圖片22.png

(聚禮清真寺)

絲路 x 伊朗:2017.11.11~13

       亞茲德從七千年前即有人類活動,也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大城,馬可波羅遊歷也曾經過此地。老城區黃土房屋,隨處可見的風塔及坎兒井河道,特色的沙漠城市風格,讓老城區於2017.7月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走在老城區,不知為何,並沒有遇見什麼人,冷冷清清,和新疆喀什老城是截然不同的氛圍,我還是最喜歡喀什老城。

圖片15.png

圖片16.png

(圖中木棍是為了防止牆壁倒塌)

圖片17.png

(圖為老城區中店家)

圖片18.png

(牆上都有磁磚裝飾)

圖片19.png

✔ 聚禮清真寺

聚禮清真寺(門票九萬里拉),從12世紀建造使用至今。這是我在伊朗第一個近距離欣賞的清真寺,氣派的大門宣禮塔及後方圓形拱頂引人注目,藍色花紋磁磚有種柔和的美感。在老城區散步時,只要抬頭都能看到聚禮清真寺,絕對不會迷失方向。 

圖片23.png

圖片24.png

圖片26.png

       亞茲德是瑣羅亞斯德教的聖地,有存放聖火的神廟以及寂靜之塔,也是伊朗內多數瑣羅亞斯德教徒所在地區。瑣羅亞斯德教,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,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。因信徒在火前禱告而又得名為拜火教,在中國稱為「祆教」或「白頭教」(資料來源維基百科);目前瑣羅亞斯德教教徒數量最多是在印度。

圖片25.png

✔ Fire Temple

       Fire Temple(門票15萬里拉),聖火據說已經持續燃燒1500多年不滅,擺放聖火的空間很小,僅能透過玻璃窗看著聖火,一旁的博物館詳細介紹了瑣羅亞斯德教二元善惡論的宗教哲學思想,以及相關儀式和代表性圖騰的含義。在中國大西北旅行時曾在幾個地區看見拜火教相關遺跡物品,包含在南疆喀什的塔縣也有拜火教遺跡,但當時並沒有特別留意,但到了伊朗才發現,每一個存在的事物都有它的意義,端看你是否用心發覺。

圖片27.png

 

圖片28.png

圖片29.png

(創始人瑣羅亞斯德)

圖片30.png

(解釋圖騰法拉瓦哈意義,三個翅膀分別代表正確的思想、語言及行為)

 ✔ 寂靜之塔 

       寂靜之塔或翻譯為沉默之塔(tower of silence)位於郊區(門票15萬里拉),是瑣羅亞斯德教僅存的天葬臺。兩座蓋在山坡頂上的塔,土灰色幾乎與山體融為一體。瑣羅亞斯德教認為人死後屍體不能汙染大地,便採用天葬方式讓禿鷹吃掉。一旁英文解說天葬臺內圓形廣場會由祭祀將屍體按照性別擺放,男性在外圈、女性內圈、小孩在中間,天葬臺設計會讓屍水流向最中間的孔洞,再透過一層一層過濾淨化,以免汙染土地。但從1970年代起天葬臺已禁止使用,現在已經完全廢棄,一種說法是違法、另一種說法是不環保,總之現在瑣羅亞斯德教徒去世會先放進水泥做成的棺材再入葬,盡可能遵守教義。山腳下還有些遺跡建築,是古代時候驛站,讓死者家人休息之處。

圖片31.png

圖片32.png

圖片33.png

(圖為天葬臺入口)

圖片34.png

(圖為天葬臺內部)

圖片35.png

 (圖為古驛站)

圖片36.png

圖片37.png

 ✔ 力之家

       亞茲德的沙發主推薦了一個晚上看表演的地方Saheb A Zaman Club Zurkhaneh(力之家)三個人門票十萬里拉,在喬赫馬克清真寺廣場附近,建築本身是十六世紀的水庫,看表演前可以走下去參觀。力之家是伊朗傳統式健身房,但因獨特的健身方式及現場歌唱配樂,引來許多遊客參觀,現在已經是固定收費的表演,是滿特別的。

圖片38.png

       在亞茲德還去了喬赫馬克清真寺及水博物館,喬赫馬克清真寺就在廣場門口拍照,水博物館(門票15萬里拉)參觀後心得,如果去過吐魯番坎兒井就不需要進去了,構造原理是相同的。亞茲德坎兒井的特色在於與風塔相結合,風塔帶入風又將地下水的涼意帶上,成為一個對流循環設施,簡單說就是天然空調,但現在也多廢棄了。

圖片39.png

(圖為喬赫馬克清真寺)

圖片40.png

(圖為水博物館)

圖片41.png

(圖為寂靜之塔中保留完整的風塔和水庫)

       從亞茲德開始我和旅伴們便以沙發衝浪方式睡在別人家,主要也是想認識當地人,有機會更瞭解伊朗,當然沙發衝浪還是有一定風險性,第一個沙發主就怪怪的,還想牽我旅伴的手,我果斷與他說再見不用聯絡了!但也透過他的介紹,走訪了亞茲德老城區,吃到好吃烤肉,以及傳統點心,口味太特別,有玫瑰水的味道,無法推薦。

圖片42.png

(好吃烤肉飯在拜火教神廟旁邊)    

圖片43.png

(奇異甜品)

       在老城區裡還見到了一個特別的木頭架子,經過沙發主介紹才知道是伊斯蘭國重要節日的器具,巨大木籠子叫做 Nakhl,用於每年伊斯蘭歷穆哈蘭姆月(一月)第十天的阿舒拉節(Ashura)。什葉派教徒會在廣場抬著 Nakhl 舉行盛大的遊行,紀念什葉派第三位伊瑪目侯賽因在卡爾巴拉殉難。(中文資料來源網路),沙發主找了網路影片給我們看,就是成千上萬人聚集在廣場,木籠子在大家頂上傳遞著,氣氛激昂。

圖片44.png

(此圖為網路資料,來源@albert-videt.eu)

 


 伊朗│初識神秘伊朗,第一站德黑蘭 http://holiday1010.pixnet.net/blog/post/184349567


☛  粉絲專頁《絲路x出走》 簡單文字,旅行照片分享 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7%B5%B2%E8%B7%AF-x-%E5%87%BA%E8%B5%B0-1643310649072175/?modal=admin_todo_tour

arrow
arrow

    林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